言语条件作用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郭磊 |
定义
言语条件作用是将言语行为看作后天习得的习惯,正如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一样。言语条件作用可以诠释言语行为领域的某些主要问题,其最初用于研究动物学习,后延伸到人类行为领域。
性质
个体一生都在在不断得获取、吸收和操纵文字和符号。通常无数相互冲突的言语刺激会影响个体,迫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反应模式。自童年开始,个体所接触到的言语环境会成为塑造其个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可以用来预测该个体日后的行为方式。
言语行为可以被分解为一系列的言语习惯。言语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习惯,正如形成条件反射一样。言语反应跟非言语反应一样,包括很多生理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条件反射。条件的存在为探寻言语行为提供了一种客观上的参考工具,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来解释言语行为。条件是一个原则,并不是教条,因此当需要时我们才会运用它。
苏联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第二信号系统”弥补了感觉和信号刺激之间的间隙。条件刺激为动物的反应提前提供了信息,并帮助动物们去适应新的环境。在言语条件作用中也具有相似的情况。言语条件作用中的刺激是表达出来的言语,但是,声音在言语中的作用却不能称为是首要的,因为对于哑巴来说,手势也可以帮助他们来进行表达。尽管人类的语言是其独有的产物,言语系统却是基于相应的脑结构才得以产生,因此对于大脑进行研究也是很好的一种了解言语的方式。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