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完成法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郭磊

  任务完成法是行为心理学中研究方法,属于行为观察法的一种,常用于社会心理学实验对态度的测量中。

  一、定义

  任务完成法作为你行为观察法中的一种,有行为观察法所拥有的属性。任务完成法是让被试去完成某项任务,通过观察任务完成质量来确定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即通过外现行为推断态度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1

  行为观察法是一种通过外现行为推断态度的方法,它不是一般的观察法,是研究者在实验操纵的条件下对被试进行的观察。研究表明,一般态度与多重行为呈正相关;态度越具体,它和单一行为也越有紧密的相关。所以对实际行为的观察,是了解态度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应用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常运用任务完成法来研究态度和行为取向。心理学家E.E.Jones的研究表示,态度对学习有过滤作用。为了证明Jones的这一观点,研究者让被试阅读集中不同倾向的材料,而后要求他们尽可能地进行回忆。依据“和自己态度吻合的材料记得更多、更好”的观点,去分析被试回忆的成绩并判断其态度倾向。

  具体研究

  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调节,首先表现于对学习对象的选择上。对此心理学家E.E.Jones)进行了如 下的实验研究:他们以两组美国南部的白人大学生为被试者,第一组平时所表现的态度是反对种族歧视,反对黑白人分校。第二组为种族歧视者,主张黑白人分校。实验过程是,让被试者朗读十一篇反对黑白人分校为主题的文章。然后请被试者将所读过文章的内容尽力完整地写出来。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即学习材料与自己的态度一致者,成绩明显优于第二组。换言之,与既存态度相吻合的材料,容易被吸收、同化、记忆,而 与个体的信念、价值观违背的材料,则容易被阻止或歪曲。由此可见,态度具有某种过滤的作用。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个人认同

下一篇:群体知觉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