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痕迹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郭磊

  记忆痕迹是指记忆留下的痕迹,如同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印记,人走过的地方留下的脚印。

  理论说明

  记忆痕迹来源于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记忆衰退说。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将“记忆痕迹”用于解释“记住”(remembering)这个概念。根据他们的传统解释,“记忆痕迹”就是心理表征。目前,它已成为认知科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记忆是储存在大脑中的,但储存的形式究竟是“记忆痕迹理论”还是“突触可塑性理论”,在20世纪饱受争议。直到近期记忆痕迹细胞和记忆环路的发现,这两个理论才得以整合。近年来认为,学习和记忆是突触发生形态和功能改变的结果,这些改变发生在大脑储存记忆的部位。

  相关研究

  该研究分析了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中关于复述作用的不足,认为复述不仅仅激活了记忆痕迹,更加深了记忆痕迹,复述的策略是尽可能地复述当前呈现的项目。提出的基于复述及消退理论的数学模型,不仅明晰了复述及消退的作用,也逐步揭示了记忆容量有限的原因。

  该研究认为视觉长时记忆能否促进视觉短时记忆取决于视觉长时记忆的激活水平,高激活的视觉长时记忆对阻止视觉短时记忆痕迹的迅速消退具有重要意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原始信念

下一篇:定程式思维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