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河床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刘勇

  地下河床(underground riverbed)是指溶洞中被地下河淹没的部分,其形态受地形、地质、土壤、水流冲刷、搬运和泥沙堆积的影响。

  简介

  地下河床(underground riverbed)是指由地下河发生机械侵蚀、堆积作用所形成的溶洞地貌。

  沉积特征

  与地表河流相比,地下河床的沉积物分选性与磨圆度不佳,地下河的机械沉积物粒细、量少,这是地下河水动力小所致。个别的地下河道中可以形成沙质浅滩。有时在机械沉积物中夹有有用矿物的碎屑,对这些碎屑物的研究,可帮助我们确定地下水系的补给源地,甚至可指导寻找地下盲矿体。

  地下河

  地下河亦称暗河,为碳酸盐岩分布区一种独特的喀斯特现象。 是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统 。 喀斯特地下河的个体形态类型,是地下水赋存和排泄的各种形式的表征。

  形成原因

  地下水或地下河流动到平缓、开阔的地下河道或溶洞中,地下河床纵比降减小,使地下河流速降低,因而水动力减少,地下水发生机械沉积,使得在这些地段可看到砾石、沙和粘土沉积物,便形成了地下河床沉积。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绝水层

下一篇:水深-面积曲线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