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402509216798212214.jpg

靠喝粥就能解决宝宝消化不良?小心弄巧成拙

科学辟谣 2019-11-22

  谣言:

  一直给宝宝吃粥可以治疗消化不良。

  很多妈妈害怕宝宝年龄过小会消化不良,自制的辅食弄得越烂对胃越好,因此当宝宝不消化,应该一直给宝宝吃粥,可以治疗胃部疾病。

  辟谣:

  有一些家长认为,宝宝的肠胃很娇嫩,不能吃太难消化的食物,应该一直吃粥,其实这个认识存在误区。粥确实比较易消化吸收,但宝宝的成长不仅要考虑食物的可消化性,还要考虑食物营养的均衡性、咀嚼功能及肠道功能的锻炼、味觉的刺激等。

  一方面,随着宝宝的成长,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粥类食物已不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易造成营养不良。而且,如果仅单一添加粥类食物,不利于宝宝适应不同类型的食物,不能很好促进味觉的发育和咀嚼习惯的形成。此外,宝宝的胃肠功能、消化酶的活性均需要通过食物性状改变,如食物颗粒渐大、硬度逐渐增加来进行锻炼,以使得胃容量逐步增加,胃部肌肉力量逐步增强。有些宝宝的胃肠道较为虚弱,吃的稍不合适,就积食、便秘、吐泻等,与胃肠道缺乏锻炼,饮食单一也有关系。

  因此,在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单一到多样的原则,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及其烹饪方式的多样性,以帮助宝宝尽早的适应多种类型的饮食,减少偏食挑食的发生,摄取全面的营养,形成良好的胃肠道功能。在7-9月龄时,随着宝宝的乳牙萌出,增加质感较硬的食物还可促进宝宝的牙齿生长,到10-12月龄时,随着宝宝的生长,可允许宝宝手抓食物,既可以增加宝宝的进食兴趣,还可促进宝宝手眼多方面动作协调发展和培养独立能力。

  同时,也提醒家长注意,消化系统疾病在小儿较为常见,这是由于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还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尤其是宝宝的肠道,肠粘膜肌层发育慢,肠系膜柔软而长,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故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及过敏原等易通过肠粘膜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这提示家长在增加多样化饮食的同时,也应多注意宝宝的饮食和排泄情况,特别是当宝宝出现厌食,不消化,腹痛、腹胀,腹泻等现象时,应及时就医,以尽早得到诊治。

  辟谣专家:肖倩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副教授

  复核专家:丁莹红  航空总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学辟谣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