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08-24 作者:最新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等的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有机茶属于真正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饮品,代表了今后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有机茶生产对环境、园地、施肥技术、病虫防治、采摘及加工等都有特殊要求,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环境选择

  有机茶生产产区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产区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的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药品。

  二、园地选择

  发展有机茶应选择国家级或省级良种园地,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茶园园地生态环境优良,周围布置好绿化带,有机茶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强。茶园周围100m以内不得设厕所、粪坑、牲畜圈等

  三、土壤管理

  1、1-3年生幼龄茶园,应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培肥改良土壤。

  2、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无污染的秸秆、山青等覆盖土壤,减少水、土、肥流失,夏天保水防旱,冬天保温防冻。

  3、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免)耕。提倡利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严禁使用化学类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四、施肥技术

  1、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允许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一些天然矿物(如矿产硝石等)、天然腐殖酸盐类(如泥炭等)、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有机茶专用肥等。

  2、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

  3、每年修剪下的茶树枝叶都要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翻埋人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

  4、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采用经1-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肥料。追肥采用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畜禽粪、有机茶专用肥及生物有机液肥等。

  五、病虫害防治

  1、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

  2、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

  3、及时中耕、除草。

  4、利用天敌(如蜘蛛)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

  5、及时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或灯光诱捕。

  6、秋茶结束后适当使用石硫合剂、波而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波而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六、采收

  1、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技术标准采摘。

  2、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机采时采茶机动力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

  3、盛装茶叶应使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kg/m3。

  七、加工技术

  1、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

  2、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

  3、加工过程只能采用物理方法和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

  4、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它添加物。

  5、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八、有机茶的理化卫生标准

水分含量≤6.0%(白茶和花茶≤7.5%,紧压茶为≤8.5%);粉末含量≤1.0%;总灰分≤6.5%(紧压茶为≤7.0甲o);水浸出物≥34%;铜≤30rog/kg;铅含量≤1mg/kg(紧压茶为≤2rog/kg;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均不得检出。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