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接入网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9-02-21 作者:李嘉骞

  所谓光纤接入网是指在接入网中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质来实现用户信息传送的应用形式,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光纤传输系统,而是针对接入网环境所设计的特殊的光纤传输网络。

  发展历史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电信概念和体系结构,随着各国接入网市场的逐渐开放,电信管制政策的放松,竞争的日益加剧和扩大,新业务需求的迅速出现,有线技术(包括光纤技术)和无线技术的发展,接入网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驱动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接入网技术。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质量高、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保密性强等优点。在干线通信中,光纤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接入网中,光纤接入也将成为发展的重点。光纤接入网是发展宽带接入的长远解决方案1。

  基本构成

  光纤接入网(OAN),是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质,实现接入网的信息传送功能。通过光线路终端(OLT)与业务节点相连,通过光网络单元(ONU)与用户连接。光纤接入网包括远端设备——光网络单元和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它们通过传输设备相连。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OLT和远端ONU。它们在整个接入网中完成从业务节点接口(SNI)到用户网络接口(UNI)间有关信令协议的转换。接入设备本身还具有组网能力,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同时接入设备还具有本地维护和远程集中监控功能,通过透明的光传输形成一个维护管理网,并通过相应的网管协议纳入网管中心统一管理。

  OLT的作用是为接入网提供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并通过光传输与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通信。它将交换机的交换功能与用户接入完全隔开。光线路终端提供对自身和用户端的维护和监控,它可以直接与本地交换机一起放置在交换局端,也可以设置在远端。

  ONU的作用是为接入网提供用户侧的接口。它可以接入多种用户终端,同时具有光电转换功能以及相应的维护和监控功能。ONU的主要功能是终结来自OLT的光纤,处理光信号并为多个小企业,事业用户和居民住宅用户提供业务接口。ONU的网络端是光接口,而其用户端是电接口。因此ONU具有光/电和电/光转换功能。它还具有对话音的数/模和模/数转换功能。ONU通常放在距离用户较近的地方,其位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光纤接入网(OAN)从系统分配上分为有源光网络(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两类。

  分类有源光纤接入网

  有源光网络又可分为基于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有源光网络的局端设备(CE) 和远端设备(RE)通过有源光传输设备相连,传输技术是骨干网中已大量采用的SDH和PDH技术,但以SDH技术为主,主要讨论SDH(同步光网络)系统。

  1、基于SDH

  SDH的概念最初于1985年由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提出,称之为同步光网络(Synchronous OpticalNETwork,SONET)。它是由一整套分等级的标准传送结构组成的,适用于各种经适配处理的净负荷(即网络节点接口比特流中可用于电信业务的部分)在物理媒质如光纤、微波、卫星等上进行传送。该标准于1986年成为美国数字体系的新标准。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部(ITU—T)的前身国际电报电话资询委员会(CCITT)于1988年接受SONET概念,并与美国标准协会(ANSI)达成协议,将SONET修改后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使之成为同时适应于光纤、微波、卫星传送的通用技术体制。

  SDH网是对原有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系列)网的一次革命。PDH是异步复接,在任一网络节点上接入接出低速支路信号都要在该节点上进行复接、码变换、码速调整、定时、扰码、解扰码等过程,并且PDH只规定了电接口,对线路系统和光接口没有统一规定,无法实现全球信息网的建立。随着SDH技术引入,传输系统不仅具有提供信号传播的物理过程的功能,而且提供对信号的处理、监控等过程的功能。SDH 通过多种容器C和虚容器VC以及级联的复帧结构的定义,使其可支持多种电路层的业务,如各种速率的异步数字系列、DQDB、FDDI、ATM等,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新业务。段开销中大量的备用通道增强了SDH网的可扩展性。通过软件控制使原来PDH中人工更改配线的方法实现了交叉连接和分插复用连接,提供了灵活的上/下电路的能力,并使网络拓扑动态可变,增强了网络适应业务发展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可在更大几何范围内实现电路的保护、高度和通信能力的优化利用,从而为增强组网能力奠定基础,只需几秒就可以重新组网。特别是SDH自愈环,可以在电路出现故障后,几十毫秒内迅速恢复。SDH的这些优势使它成为宽带业务数字网的基础传输网。

  在接入网中应用SDH(同步光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SDH可以提供理想的网络性能和业务可靠性;SDH固有的灵活性使对于发展极其迅速的蜂窝通信系统采用SDH系统尤其适合。当然,考虑到接入网对成本的高度敏感性和运行环境的恶劣性,适用于接入网的SDH设备必须是高度紧凑,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新型系统,其市场应用前景看好。

  接入网用SDH的最新发展趋势是支持IP接入,如今至少需要支持以太网接口的映射,于是除了携带话音业务量以外,可以利用部分SDH净负荷来传送IP业务,从而使SDH也能支持IP的接入。支持的方式有多种,除了现有的PPP方式外,利用VC12的级联方式来支持IP传输也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方式。总之,作为一种成熟可靠提供主要业务收入的传送技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会不断改进支持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的平滑过渡。

  2、基于PDH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以其廉价的特性和灵活的组网功能,曾大量应用于接入网中。尤其近年来推出的SPDH设备将SDH概念引入PDH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这种改良的PDH系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广泛应用。

  无源光纤接入网络

  无源光网络(PON),是指在OLT和ONU之间是光分配网络(ODN),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它包括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及基于IP的PON。APON的业务开发是分阶段实施的,初期主要是VP专线业务。相对普通专线业务,APON提供的VP专线业务设备成本低,体积小,省电、系统可靠稳定、性能价格比有一定优势。第二步实现一次群和二次群电路仿真业务,提供企业内部网的连接和企业电话及数据业务。第三步实现以太网接口,提供互联网上网业务和VLAN业务。以后再逐步扩展至其它业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业务接入网系统。

  APON采用基于信元的传输系统,允许接入网中的多个用户共享整个带宽。这种统计复用的方式,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APON能否大量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价格问题。如今第一代的实际APON产品的业务供给能力有限,成本过高,其市场前景由于ATM在全球范围内的受挫而不确定,但其技术优势是明显的。特别是综合考虑运行维护成本,在新建地区,高度竞争的地区或需要替代旧铜缆系统的地区,此时敷设PON系统,无论是FTTC,还是FTTB方式都是一种有远见的选择。在未来几年能否将性能价格比改进到市场能够接受的水平是APON技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IPPON的上层是IP,这种方式可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容易实现系统带宽的动态分配,简化中间层的复杂设备。基于PON的OAN不需要在外部站中安装昂贵的有源电子设备,因此使服务提供商可以高性价比地向企业用户提供所需的带宽。

  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纯介质网络,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节省了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无源光接入网的优势具体体如今以下几方面:

  (1)无源光网体积小,设备简单,安装维护费用低,投资相对也较小。

  (2)无源光设备组网灵活,拓扑结构可支持树型、星型、总线型、混合型、冗余型等网络拓扑结构。

  (3)安装方便,它有室内型和室外型。其室外型可直接挂在墙上,或放置于“H”杆上,无须租用或建造机房。而有源系统需进行光电、电光转换,设备制造费用高,要使用专门的场地和机房,远端供电问题不好解决,日常维护工作量大。

  (4)无源光网络适用于点对多点通信,仅利用无源分光器实现光功率的分配。

  (5)无源光网络是纯介质网络,彻底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极适合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使用。

  (6)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无源光网络扩容比较简单,不涉及设备改造,只需设备软件升级,硬件设备一次购买,长期使用,为光纤入户奠定了基础,使用户投资得到保证。

  特点

  光纤接入网的最主要特点是:

  一、网络覆盖半径一般较小,可以不需要中继器,但是由于众多用户共享光纤导致光功率的分配或波长分配,有可能需要采用光纤放大器进行功率补偿;

  二、要求满足各种宽带业务的传输,而且传输质量好、可靠性高;

  三、光纤接入网的应用范围广阔;

  四、投资成本大,网络管理复杂,远端供电较难等。2

  拓扑结构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是指线路传输和节点的几何排列图形,它表示了网络中各节点的相互位置与相互连接的布局情况。网络的拓扑结构对网络功能、造价及可靠性等具有重要影响。其三种基本的拓扑结构是: 总线形、环形和星形,由此又可派生出总线—星形、双星形、双环形、总线—总线形等多种组合应用形式,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1、总线形结构

  总线形结构是以光纤作为公共总线(母线)、各用户终端通过某种耦合器与总线直接连接所构成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属串联型结构,特点是:共享主干光纤,节省线路投资,增删节点容易,彼此干扰较小;但缺点是损耗累积,用户接收机的动态范围要求较高;对主干光纤的依赖性太强。

  2、环形结构

  环形结构是指所有节点共用一条光纤链路,光纤链路首尾相接自成封闭回路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的突出优点是可实现网络自愈,即无需外界干预,网络即可在较短的时间里从失效故障中恢复所传业务。

  3、星形结构

  星形结构是各用户终端通过一个位于中央节点(设在端局内)具有控制和交换功能的星形耦合器进行信息交换,这种结构属于并联形结构。它不存在损耗累积的问题,易于实现升级和扩容,各用户之间相对独立,业务适应性强。但缺点是所需光纤代价较高,对中央节点的可靠性要求极高。星形结构又分为单星形结构、有源双星形结构及无源双星形结构三种。

  (1)单星形结构:该结构是用光纤将位于电信交换局的OLT与用户直接相连,基本上都是点对点的连接,与现有铜缆接入网结构相似。每户都有单独的一对线,直接连到电信局,因此单星型可与原有的铜现网络兼容;用户之间互相独立,保密性好;升级和扩容容易,只要两端的设备更换就可以开通新业务,适应性强。缺点是成本太高,每户都需要单独的一对光纤或一根光纤(双向波分复用),要通向千家万户,就需要上千芯的光缆,难于处理,而且每户都需要专用的光源检测器,相当复杂。

  (2)有源双星形结构:它在中心局与用户之间增加了一个有源接点。中心局与有源接点共用光纤,利用时分复用(TDM)或频分复用(FDM)传送较大容量的信息,到有源接点再换成较小容量的信息流,传到千家万户。其优点是灵活性较强,中心局有源接点间共用光纤,光缆芯数较少,降低了费用。缺点是有源接点部分复杂,成本高,维护不方便;另外,如要引入宽带新业务,将系统升级,则需将所有光电设备都更换,或采用波分复用叠加的方案,这比较困难。

  (3)无源双星形结构:这种结构保持了有源双星形结构光纤共享的优点,将有源接点换成了无源分路器,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成本较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密性也很好,是一种较好的接入网结构。

  接入形式

  根据光网络单元(ONU)的位置,光纤接入方式可分为如下几种:

  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Z(光纤到小区);FTTH(光纤到用户);FTTO(光纤到办公室);FTTF(光纤到楼层);FTTP(光纤到电杆);FTTN(光纤到邻里);FTTD(光纤到门);FTTR(光纤到远端单元)。

  其中最主要的是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H(光纤到用户)三种形式。FTTC主要是为住宅用户提供服务的,光网络单元(ONU)设置在路边,即用户住宅附近,从ONU出来的电信号再传送到各个用户,一般用同轴电缆传送视频业务,用双绞线传送电话业务。FTTB的ONU设置在大楼内的配线箱处,主要用于综合大楼、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及大型娱乐场所,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商业用户服务,提供高速数据、电子商务、可视图文等宽带业务。FTTH是将ONU放置在用户住宅内,为家庭用户提供各种综合宽带业务,FTTH是光纤接入网的最终目标,但是每一用户都需一对光纤和专用的ONU,因而成本昂贵,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优点劣势

  与其他接入技术相比,光纤接入网具有如下优点:

  (1)光纤接入网能满足用户对各种业务的需求。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除了打电话、看电视以外,还希望有高速计算机通信、家庭购物、家庭银行、远程教学、视频点播(VOD)以及高清晰度电视(HDTV)等。这些业务用铜线或双绞线是比较难实现的。

  (2)光纤可以克服铜线电缆无法克服的一些限制因素。光纤损耗低、频带宽,解除了铜线径小的限制。此外,光纤不受电磁干扰,保证了信号传输质量,用光缆代替铜缆,可以解决城市地下通信管道拥挤的问题。

  (3)光纤接入网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而铜缆的价格在不断上涨。

  (4)光纤接入网提供数据业务,有完善的监控和管理系统,能适应将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需要,打破“瓶颈”,使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当然,与其它接入网技术相比,光纤接入网也存在一定的劣势。问题是成本较高。尤其是光节点离用户越近,每个用户分摊的接入设备成本就越高。另外,与无线接入网相比,光纤接入网还需要管道资源。这也是很多新兴运营商看好光纤接入技术,但又不得不选择无线接入技术的原因。

  如今,影响光纤接入网发展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而是成本。但是采用光纤接入网是光纤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如今各国发展光纤接入网的步骤各不相同,但光纤到户是公认的接入网的发展目标。3

  总体要求波长范围

  如今光纤的可用工作波长区有3个,即780nm窗口、1310nm窗口和1550nm窗口。鉴于OAN对成本最敏感的部分是光电器件,因而设法降低这一部分的费用是改进整个系统技术经济性能的关键。一般地说,设法采用新技术,革新工艺和规模生产是三个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就新技术而言,大量采用平面光波电路(PLC)是主要发展趋势。那么,是否还有别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采用780nm波长区。主要考虑是这一波长区的光盘用激光器已经大规模生产,成本很低。至于常规单模现象可以用滤模的办法来消除,并不复杂。780nm光纤损耗稍大,但对接入网环境也不是个大问题。然而,如今国际上尚无标准支持工作在这一波长区的元器件,也无法用最坏值法来进行传输设计。此外,由于存在多模传输和高损耗传输问题,致使系统复杂性增加,部分抵消了其成本优势。因而从长远看,应用780nm波长区的近期经济优势似乎并不足以构成长期发展方向的理由。

  ITU-T最近刚刚通过的新建议G.982决定只使用1310nm窗口和1550nm窗口,其中1310nm波长区将首先启用,主要支持电话和其他2Mbit/s以下的窄带双向通信业务,其工作范围应尽量宽,以便容纳未来的WDM的应用。按照这一原则,其可用波长的下限主要受限于光纤截止波长和光纤衰减系数,其上限主要受限于1385nm处OH根吸收峰的影响。据分析,由于光纤的截止波长过高可能会引起模噪声损伤,这是一种乘性噪声,一旦产生就无法去掉,因此必须彻底杜绝。基本措施就是保证系统中最短的无连接光缆(例如维修光缆段)的有效截止波不超过系统工作波长的下限,以确保单模传输条件。按照如今的ITU-T标准参数,由模噪声所限定的系统工作波长的下限,以确保单模传输条件。按照如今的ITU-T标准参数,由模噪声所限定的系统工作波长的下限为1260nm。

  根据典型敷设光缆的衰减系数,考虑了现场光纤接头的损耗和光缆温度系数余度(-50℃~+60℃),并假设1385nm的OH根吸收峰为3dB/km,当光缆最大衰减系数按0.65dB/km计时,波长范围为(1260~1360)nm。

  根据上述分析,最经济合理1310nm波长区工作范围为(1260~1360)nm。这一波长范围与G.957所规范的STM-1等级局内通信接口波长范围一致,可适用于多纵模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

  对于1550nm波长区,除了暂时可以用作异波长双工(详见后文)的下行方向外,主要用于未来的新业务,特别是宽带图像业务。该波长区的下限主要受限于1385nm处OH根吸收峰的影响,而上限主要受限于红外吸收损耗和弯曲损耗的影响。若按0.25dB/km光纤衰减系数计,则可用波长范围为(1480~1580)nm,而将1600nm以上保留给OT-DR或其他测试技术使用。当然,如果在将来准备采用EDFA时,则工作波长区还要进一步受限于EDFA的增益平坦区范围,系统工作范围还会进一步变窄。

  表1:窄带交互型业务的波长分配

  双向传输方式

  光纤数

  波长区

  传输技术

  将来实施可能

  单工

  2

  上下行皆310nm区

  SDM

 

  半双工

  1

  上下行皆310nm区

  TCM

 

  异波长双工

  1

  上行1310nm区

  下行1310nm区

  WDM

  上行1310nm区高端

  下行1310nm区低端

  双工

  1

  1310nm或

  1550nm区

  SCM

 

  光纤选型

  光纤类型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划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类,鉴于单模光纤的损耗低、带宽宽、制造简单和价格低廉,在公用电信网(包括接入网)中已成为主导光纤类型。新敷设的光纤几乎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已不再考虑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又分为G.652、G.653和G.654三种,考虑到成本及网络的维护和统一性,ITU-T规定在接入网中只使用生产量最大,价格最便宜,性能优良的标准G.652光纤。

  有些国家主张也应允许使用G.653光纤,理由是色散小,与光纤放大器结合在1.55μm波长区可望提供更长的色散受散受限距离和扩大用户数,有一定优势。然而ITU-T认为在接入网环境下,如今的重点是2Mbit/s速率以下的业务,即使考虑宽带业务后其线路传输速率也不大可能超过2.4Gbit/s,因而足以覆盖现行规划的接入网最长传输距离。再考虑到G.653光纤的成本偏高以及将来开放波分复用系统方面的困难,因而如今不准备使用这种光纤。至于G.654光纤就更不会考虑使用了。

  双向传输技术

  传输技术主要完成连接OLT和ONU的功能,其连接方式可以为点到点,也可以为点到多点方式。至于反向的用户接入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主要有时分多址接入(TDMA)和副载波多址接入(SCMA)两种。如今的ITU-T标准是以TDMA方式为基础的,但不排除其他接入方式。

  (1)空分复用(SDM)

  空分复用(SDM)就是双向通信的每一方向各使用一根光纤的通信方式,即所谓单工方式,其原理如图1所示。在SDM方式下两个方向的信号在两根完全独立的光纤中传输,互不影响,传输性能最佳,系统设计也最简单,但需要一对光纤才能完成双向传输的任务,以传输距离较长时不够经济。对于OLT与ONU相距很近的应用场合,则由于光纤价格的不断下降,SDM方式仍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双向传输方案。最后,由于两个方向的信号传输通路互相独立,因而对于光源波长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在1310nm波长区内,是否相同无关紧要。

  (2)时间压缩复用(TCM)

  TCM方式是解决双向传输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方法只利用一根光纤,但不断交替改变传输方向,使两个方向的信号得以轮流地在同一根光纤上传输,就像打乒乓球一样,因而又称“乒乓法”。实现TCM传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一只激光器既作光源又作检测器,十分简单,只要有一收发控制开关准确地控制其收发时间,使之不发生冲突即可。然而这种方法激光器兼作检测器的灵敏度较差,速率较高时,光通道可用光预算很小。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两套独立收发设备,两端各设一个光耦合器用于分离上行和下行信号,两个方向的信号发送在时间上分开,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轮流发送,其双向传输原理如图2所示。由于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方向传输信号,因而称为半双工方式,以便与WDM和SCM的全双工方式有所区别。采用TCM方式时,两个方向的信号允许工作在同一波长,但如今规定必须在1310nm波长区。

  需要注意在接入网环境,PON主要工作在点到多点方式,因此上下行信号的处理方式不同,下行方向上送给各个ONU的信号是连续排列发送且以广播方式送给各个ONU的,各个ONU收到的是全部信号但只能在属于自己的时隙中取出属于自己的信号。上行方向则不同,各个ONU是以突发方式发送信号的,且只能在属于自己的时隙内发送信号,于是各个ONU来的信号呈一个个非连续的突发块且幅度也不尽相同,如图2所示。

  表2 OAN容量和ONU类别规定

  参数

  类型1(例如SDM和WDM)

  类型2(例如TCM)

  ODN接口

  至少4个ODN口;总容量800B;每个ODN接口至少200B

  至少4个ODN接口;总容量800B;每个ODN接口至少100B

  最大分路比

  最大逻辑距离20km以下时:16;最大逻辑距离10km以下时:32

  最大逻辑距离20km以下时:8;最大逻辑距离10km以下时:16

  ONU类别

  类别1:至少2B;

  类别2:至少32B;

  类别3:至少64B

  类别1:至少2B;

  类别2:至少32B;

  类别3:至少64B

  采用TCM方式可以用一根光纤完成双向传输任务,节约了光纤、分路器和活动连接器,而且网管系统判断故障比较容易,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种系统的缺点是两端的耦合器各有3dB功率的损失,而且OLT和ONU的电路比较复杂。

  (3)波分复用(WDM)

  当光源发送功率不超过一定门限时,光纤工作于线性传输状态。此时,不同波长的信号只要有一定间隔就可以同一根光纤上独立地进行传输而不会发生相互干扰,这就是波分复用的基本原理。对于双向传输而言,只需将两个方向的信号分别调在不同波长上即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的目的,称为异波长双工方式。这种方式未来的升级扩容潜力很大,很容易扩展至几十个波长,但如今WDM器件的成本还嫌过高,因而传输距离不长时不够经济。

  (4)副载波复用(SCM)

  利用副载波复用(SCM)实现双向传输的原理很简单,只需将两个方向的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频段即可实现单纤同波长双向传输的目的,f1中f2和分别代表不同频率。在实际OAN传输系统中,下行方向往往采用TDM方式基带传输形式,因而频率分量集中在低频端,而上行方向采用副载波多址接入(SCMA)方式,即各个用户的频率调在较高频段,与下行信号的频谱隔开。由于上下行信号分别占用不同频段,因而系统对反射不敏感,也无需TDMA方式所必不可少的复杂的延时调整电路,传输延时较小,电路较简单。当然,模拟频分方式必须带有一切模拟方式所不可避免的缺点,这里就不重复讲述了。

  OAN容量和ONU类别

  ITU-T对于OAN的容量和ONU的类别以及最大分路比都有明确的规定,如表2所示。其中OAN容量实际就是OLT的容量规格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反映了实际应用要求,而且也反映了当前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所能经济地工作的速率。ONU的类别则按照其在用户侧所需要的最大通透容量来规定,即以B通路(64kbit/s承载通路)为基本度量单位,通常不含控制和信令通路,除了携带在承载通路内的情况(例如ISDN PRA)例外。

  考虑到OAN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住宅用户小企事业用户单位,因而每一个ONU的容量不是很大并可按应用场合划分为不同类别。容量最小的类别1要求至少2B,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单个居民住宅用户的情况,即FTTH应用。当然也可以比2B大,例如4B或更多,由厂家自行选择。类别2和类别3分别要求容量不少于32B和64B。

  逻辑传输距离

  逻辑传输距离指特定传输系统所能通达的最大距离,与光路的光功率预算无关,主要取决于信号帧的构成及分路比和传输方式,实际系统传输距离只可能短于逻辑传输距离。规范逻辑传输距离的目的主要是便于系统分类。通常,所用系统类型和分路比不同其逻辑传输距离不同,表3给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系统的逻辑传输距离与分路比的关系。

  表3 逻辑传输距离与分路比的关系

  逻辑传输距离

  类型1

  类型2

  20km

  至少能支持分路比16

  至少能支持分路比8

  10km

  至少能支持分路比32

  至少能支持分路比16

  ONU功能规定

  ONU提供与ODN之间的光接口,实现OAN用户侧的接口功能,它可以设置在用户所在地(FTTH,FTTO,FTTB)或者设置在露天(FTTC)。ONU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来传递系统所处理的各种不同业务,ONU的功能由三部分组成,即核心部分,业务部分和公共部分,又可以分别称为核心壳,业务壳和公共壳。

  (1)核心部分功能

  ONU核心部分功能包含:

  用户和业务复用功能;

  传输复用功能;

  ODN接口功能。

  其中传输复用功能为来自与送给ODN接口功能的出入信号提供必要的功能进行评估和分配,提取和输入与ONU相关的信息。用户和业务复用功能对于来自与送给不同用户的信息进行组装和拆卸并与每种不同的业务接口功能相连。与ODN的接口功能则提供一系列物理光接口功能,终结相应的ODN的一系列光纤其功能包括光/电和电/光转换。

  (2)业务部分功能

  ONU的业务部分功能主要提供用户端口功能,即提供用户业务接口并将其适配入64kbit/s或n×64kbit/s。上述功能既可以为单个用户提供,又可以为一群用户提供。最后,用户端口功能还能按照物理接口来提供信令转换功能,诸如振铃、信令、A/D和D/A转换等。

  (3)公共部分功能

  ONU公共部分功能包括供电和OAM功能,其中供电功能为ONU供电(例如交/直流转换或直流/直流变换或直流/直流变换),供电方式可以公用同一供电系统。ONU应在备用电池供电条件下能正常工作。

  OAM功能提供必要的手段为ONU的所有功能块处理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例如不同功能块的环回控制功能等。

  OLT功能规定

  OLT提供与ODN之间的光接口,应至少能为ODN提供网络侧的一个网络接口。OLT可以与本地交换机共处世哲一地,也可以安装在远端。OLT提供必要的手段来传递不同的业务给ONU,其功能块如图7所示。

  由图可见,OLT功能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即核心部分,业务部分和公共部分,同样可分别称作核心壳,业务壳和公共壳。

  (1)核心部分功能

  OLT的核心部分功能包括:

  数字交叉连接功能;

  传输复用功能;

  ODN接口功能。

  传输复用功能为在ODN上发送和接收业务通路提供必要的功能。数字交叉连接功能为OLT的ODN侧的可用带宽与OLT网络侧的可用带宽提供交叉连接能力。ODN接口功能提供一系列物理光接口功能终结相应ODN的一系列光纤,其功能包括光/电和电/光转换。为了实现从OLT直到ODN中光分路器处的灵活点之间不同地理路由间的保护倒换,OAN系统应能为OLT装备可选的备用ODN接口。

  (2)业务部分功能

  OLT业务部分包括业务端口功能,业务端口至少应能携带ISDN PRA速率并能配置成至少提供一种业务或能同时支持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业务。任何提供两个或多个2Mbit/s端口的支路单元(TU)都应能以每个端口为基础进行独立配置,对于上述多端TU还应能将每个端口配置给不同的业务,OLT设备中的每一TU位置应能允许容纳任何类型的TU,OLT还应能支持任何不超过最大设计数目且能任意结合不同业务类型的TU。当然,业务部分功能通常还应能提供手段来处理通过OLT的信令信息。

  (3)公共部分功能

  OLT公共部分功能包括供电与OAM功能,其中供电功能将外部供电电源转换为所需的数值,OAN功能则提供必要的手段来处理所有功能块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公共部分功能还提供OAM接口功能。对于本地控制,可以提供测试接口,OLT通过协调功能(MF)经Q3接口还能上层网管操作系统相连。

  8 信号传输延时

  OAN的信号传输延时定义为下行和上行信号传输延时的平均值。按照这一定义,信号传输平均延时是测量的信号往返传输延时的一半,测量方法可以按照上述定义进行,测量条件通常假设传输距离为10km,用户侧的铜缆引入线长度忽略不计。

  ITU-T规定,对于FTTH应用,光接入网的V参考点与TC参考点之间的最大信号传输延时不得超过1.5ms;对于其他应用(FTTC,FTTO,FTTB),则光接入网的V参考点与a参考点之间的最大信号传输延时不得超过1.5ms。此时V参考点与T参考点之间的最大信号传输延时仍需满足ISDN的2ms指标要求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嘉骞 - 博士 - 同济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位错

下一篇:坡印廷定理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