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氧基苯甲醇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7-01 作者:侯传涛

  2-甲氧基苯甲醇是一种化学品,分子式:C8H10O2,属单一物质。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2-甲氧基苯甲醇别名:2-甲氧基苄醇

  英文名称:2-Methoxybenzyl alcohol

  英文别名:o-Anisyl alcohol

  CAS NO.:612-16-8

  EINECS:210-296-5

  分子式:C8H10O2

  分子量:138.16

  物理化学性质:密度 1.039 沸点 248-250oC 折射率 1.546-1.548

  风险术语:R22:; R36/37/38:;

  安全术语:S26:; S37/39:;

  中文别名:2-甲氧基苯甲醇;2-甲氧基苄醇;邻甲氧基苯甲醇;邻茴香醇;;2-甲氧基苄醇

  英文别名:(2-Methoxyphenyl)methanol;O-ANISYL ALCOHOL;(2-methoxyphenyl)methanol;o-Anisalcohol;2-ANISIC ALCOHOL;O-METHOXYBENZYL ALCOHOL;methoxybenzyl alcohol;2-OMe-benzyl alcohol;O-ANISE ALCOHOL;2-ANISYL ALCOHOL;1-hydroxymethyl-2-methoxy-benzene;ortho-methoxy-benzyl alcohol;o-(hydroxymethyl)anisole;2-Methoxybenzylalcohol;2-ANISE ALCOHOL;RARECHEM AL BD 0022;;o-Anisyl alcohol1

  安全术语

  安全术语 : S26;S37/39

  安全说明 : S23-S24/25-S37/39-S26

  海关编码 : 29094990

  危险品标志 : Xn

  风险术语 : R22; R36/37/38

  WgkGermany : 3

  MSDS : 2-甲氧基苯甲醇

  产品名称: 2-Methoxybenzyl Alcohol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第4级

  皮肤腐蚀/刺激:第2级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2A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警告

  危险描述:吞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使用本产品时切勿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食入:若感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眼睛接触: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掉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废弃处置]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1。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2-甲氧基苯甲醇

  百分比:>98.0%(GC)

  CAS编码:612-16-8

  俗名:o-Anisyl Alcohol

  分子式:C8H10O2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若感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2。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不适用的灭火剂:棒状水

  特定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2。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确保足够通风。

  紧急措施: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用合适的吸收剂(如:旧布,干砂,土,锯屑)吸收泄漏物。一旦大量泄漏,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法律法规废弃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处理

  技术措施: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烟雾产生。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和脸。

  注意事项:如果蒸气或浮质产生,使用通风、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依据法律。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防毒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2。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皮肤和身体防护: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理化特性

  外形(20°C):液体

  外观:透明

  颜色:无色-浅黄色

  沸点/沸程:250 °C

  闪点: 128°C

  密度: 1.122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2。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未列明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侯传涛 - 副教授 - 青岛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五氟丙酸

下一篇:4-哌啶基哌啶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