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类概念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郭磊

  层级类概念是层级网络结构的组成部分。类概念是人们日常思维活动的基石,由不同层级的类概念所形成的层级网络结构是人们关于世界的基本知识的内在心理结构。基于这种由类概念构成的层级网络结构,人们不断地对事物进行着日常的分类、推理、问题解决、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

  定义

  类概念是人们日常思维活动的基石,由不同层级的类概念所形成的层级网络结构是人们关于世界的基本知识的内在心理结构。一些学者根据概念的抽象水平,将类概念本身系统地区分为三个水平,又称类概念层级或层级类概念,即下位水平类概念简称下位类概念、基本水平类概念(简称基位类概念)和上位水平类概念(简称上位类概念)。

  相关背景

  Rosch及其同事发现,人们希望将不同类别的事物尽可能细致地区分开来,以便准确地区别对待人们又希望将不同的事物合并归类,以便用相同的方法来处理类似的事情。但类别分得过细会耗用过多的认知资源而不做任何区分则难以了解类别的重要特征。、类别并不是单独存储于记忆当中,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彼此相联系,构成一个由类别、子类别、孙类别,直至不可再分的类别基本成员紧密结合的、具有不同层次的网络系统。正如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等指出的,大多数认知类别都是分层级进行组织的。近五十年来,层级分类逐渐成为许多认知科学实验关注的焦点。人们注意到,类别的层级网络通常被理解为一个垂直的结构,这个结构包括不同的抽象水平,分别对应着各种不同层级的类别。越往上的抽象水平,类别的包容性越强,而抽象水平低的类别包容性也差。

  概念和类别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例如,“鸟”既可以作为一个类别,也可以作为一个概念。当“鸟”作为一个类别时,它包含了会飞和不会飞的所有不同种类的鸟。因此,类别通常是该类别所有成员的集合。而当“鸟”作为一个概念时,则描述的是所有的鸟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自Rosch(1976)等人提出基本水平类概念的加工优势以来,研究者们围绕着类概念层级间的优先加工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首先,在经验丰富和类别成员非典型的情况下,下位类概念表现出一定的加工优势。其次,对于典型材料,不同类概念层级的加工存在两种不同的优先加工顺序一是“基位一上位一下位”的加工顺序,此时基位类概念处于优先地位二是“上位一基位一下位”的加工顺序,此时上位类概念处于优先地位。

  将类概念依据抽象程度划分为下位水平、基本水平和上位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常常会在这三个不同的类概念层级上对事物进行描述。众所周知,大多数物体都能在这三个水平上得到描述或者命名,例如,“皮沙发”既可以被特称为“沙发”下位类概念、也可被笼统地称为“家具”基本类概念至“人造物”上位类概念。这一事实表明,将同一物体放在不同的类概念层级上进行描述,能够获得不同的意义。这既显示出人们在类概念层级加工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也表现出类别加工可能存在某种意想不到的复杂性。人们通过对类概念的学习不断丰富着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完善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基于这种由类概念构成的层级网络结构,人们不断地对事物进行着日常的分类、推理、问题解决、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因此,弄清个体对类概念层级关系的加工机制,对于进一步探究各种高级认知活动的加工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群集运算

下一篇:文字智力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