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蒸发量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赵阳国

  实际蒸发量是特定区域天然情况下的实际总蒸散发量,又称流域蒸发量。它等于地表水体蒸发量、土壤蒸发量和植物散发量之和。

  简介

  实际蒸发量地面水分以水汽状态逸出地表进入大气的散发量。是雪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的总和。通常由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差值求得。是水文计算中必不可少的水平衡要素。实际蒸发量的大小与气象因素、土壤条件、地下水活动和陆地表面特性(包括植被、冰雪)等有关,受蒸发能力和供水条件(降水量)的制约。

  影响因素

  实际蒸发量的大小受陆面蒸发能力和陆面供水条件的制约。陆面蒸发能力可近似地由实测水面蒸发量综合反映,而陆面供水条件则与降水量大小及其分配是否均匀有关。一般说来,降水量年内分配比较均匀的湿润地区,实际蒸发量与陆面蒸发能力相差不大;但在干旱地区,实际蒸发量则远小于陆面蒸发能力,其实际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供水条件。

  估算方法

  在地形图上绘出实际蒸发量等值线,有助于了解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湿润地区的分布情况,与国土规划和整治关系密切。如中国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大陆划一条300mm等值线,线以西大部属干旱和半干旱区,该区蒸发能力大大超过供水能力,实际蒸发接近或等于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基本与降水一致,有明显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

  线以东由于干湿条件不同而南北也有差异,淮河以南为湿润地区,平原湖区较大,达800~900mm,山区较小,约500~700 mm淮河以北为半湿润地区,蒸发能力超过降水,山区为400~500 mm,平原为400~600mm,主要受供水条件控制。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实际蒸发散量

下一篇:满岸流量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