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平面图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2-13

  施工总平面图是指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它是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将施工现场的交通道路、材料仓库、附属生产或加工企业、临时建筑,临时水、电、管线等合理规划和布置,并以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与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指导现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文明施工。1

  内容

  施工总平面图应表明的内容如下:

  (1)一切地上、地下已有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2)一切为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其中包括:

  ①工地上各种运输业务用的建筑物和道路;

  ②各种加工厂、半成品制备站及机械化装置;

  ③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仓库及堆场;

  ④行政管理用的办公室、施工人员的宿舍以及文化福利用的临时建筑物;

  ⑤临时给、排水的管线,动力、照明供电线路;

  ⑥保安及防火的设施等。

  (3)取土及弃土的位置。

  (4)地形、地貌及坐标位置。2

  设计原则

  (1)在保证顺利施工的前提下,尽量不占、少占或缓占良田好土,应充分利用山地、荒地,重复使用空地。

  (2)尽可能降低临时工程费用,充分利用已有或拟建房屋、管线、道路和可缓拆、暂不拆除的项目为施工服务。

  (3)在保证运输方便的前提下,尽量使运输费用最少。这就要求合理布置仓库、附属企业、起重设备等临时设施的位置,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和铺设运输道路,减少二次搬运。

  (4)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和管理,并应遵守防火、安全、消防、环保、卫生等有关技术标准、法规。2

  设计依据

  (1)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设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地下管网位置图等。

  (2)已调查收集到的地区资料。包括:建筑企业情况,材料和设备情况,交通运输条件,水、电、蒸汽等条件,社会劳动力和生活设施情况,可能参加施工的各企业力量状况等。

  (3)施工部署和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

  (4)施工总进度计划。

  (5)各种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一览表。

  (6)构件加工厂、仓库等临时建筑一览表。

  (7)工地业务量计算结果及施工组织设计参考资料。

  绘制步骤

  施工总平面图是施工组织总设计的重要内容,是要归入档案的技术文件之一。因此,要求精心设计,认真绘制。现将绘制步骤简述如下:

  (1)确定图幅大小和绘图比例。图幅大小和绘图比例应根据工地大小及布置内容多少来确定。图幅一般可选用1~2号图纸大小,比例一般采用1:1 000或1:2 000。

  (2)合理规划和设计图面。施工总平面图除要反映现场的布置内容外,还要反映周围环境和面貌(如已有建筑物、场外道路等)。故绘图时应合理规划和设计图面,并应留出一定的空余图面绘制指北针、图例及文字说明等。

  (3)绘制建筑总平面图的有关内容。将现场测量的方格网,现场内外已建的房屋、构筑物、道路和拟建工程等,按正确的内容绘制在图面上。

  (4)绘制工地需要的临时设施。根据布置要求及面积计算,将道路,仓库,加工厂和水、电管网等临时设施绘制到图面上去。对复杂的工程,必要时可采用模型布置。

  (5)形成施工总平面图。在进行各项布置后,经分析比较、调整修改,形成施工总平面图,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标上图例、比例、指北针。

  完成的施工总平面图比例要正确,图例要规范,线条粗细分明,字迹端正,图面整洁、美观。1

  管理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完成后,就应认真贯彻其设计意图,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现场对总平面图的科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否则难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建立统一的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制度。划分总平面图的使用管理范围,做到责任到人,严格控制材料、构件、机具等物资占用的位置、时问和面积,不准乱堆乱放。

  (2)对水源、电源、交通等公共项目实行统一管理。不得随意挖路断道,不得擅自拆迁建筑物和水电线路,当工程需要断水、断电、断路时要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着手进行。

  (3)对施工总平面布置实行动态管理。在布置中,由于特殊情况或事先未预料到的情况需要变更原方案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统一协调,修正其不合理的地方。

  (4)做好现场的清理和维护工作,经常检修各种临时性设施,明确负责部门和人员。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混凝土结构工程

下一篇:建筑结构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