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郁铭芳院士逝世,追忆他的“丝”路人生

科协改革进行时 2020-04-16

  2020年刚刚走过了三分之一,我们已痛失14位院士。

  4月12日12时30分,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离世,享年93岁。

  回首郁铭芳的一生,他始终都奋战在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化纤强国的道路上。

  

  中学时的一次化学实验课

  让他与化纤研究结缘

  1927年10月3日,郁铭芳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毕业于上海华童公学,受过正规教育,他的几个叔叔、姑姑也都是大学毕业生,在这种知识分子扎堆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郁铭芳从小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学时期一堂“像变戏法一样的”化学实验课上,当他看见化学老师用两种无色的液体混在一起变成了红色,再加进第三种液体又变回无色时,郁铭芳第一次领略到了化学的奇妙,从此便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也成为他日后在大学里选择化学专业并开启化纤研究之路的起源。

  1944年,郁铭芳以东吴附中总分第三名的成绩直接入读东吴大学化工系。

  通过大学四年对化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的兴趣。

  

  

  1947年,郁铭芳与大学同学老师合影

  几经波折

  踏入化纤研究领域

  1948年大学毕业时,老师推荐郁铭芳去台湾石油化工厂工作,他谢绝了老师的好意,决定和其他同学一起投考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并成为最终被录取的三个人之一。

  可惜的是,由于当时上海第十七棉纺厂负责纺织浆料分析的化验室急缺人才,郁铭芳被分配到该实验室任练习助理技术员,没能去成他想去的印染实验室。

  但是在郁铭芳的心中,他始终对有朝一日可以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抱有着希望。

  平心而论,每天呆在实验室里做常规分析工作,对热衷化学研究的郁铭芳来说,既缺乏挑战性,又很枯燥乏味。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56年,郁铭芳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

  那一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而在纺织工业界,向科学进军的一个重要“战场”就是化学纤维。

  于是,在1956年4月,郁铭芳主动向组织递交了一份“技术归队”的申请报告,表达了自己想要到化纤工业领域工作的恳切愿望。

  1957年11月,上海纺织工业局顺应国家大力发展化纤工业的决策方针,决定开始发展化学纤维,并从企业中抽调了11名技术人才,组建化纤筹建处,郁铭芳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加入了全中国化纤工业的首批建设者团队,开始正式步入化纤研究领域。

  

  

  历尽艰辛

  终于研制出第一根“中国丝”

  1958年,郁铭芳进入了上海纺织工业局成立的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卡普隆小组,与小组其他成员们共同探索国产锦纶纤维的研制工作。

  当时,国内的科研和生产条件都很落后,我国还没有国产的合成纤维,郁铭芳和他的同事们基本上是从零开始,边干边学,没有技术就彻夜查阅国外的相关资料,没有原料就去找各种废弃物来进行改装,没有设备就把图纸带回老厂去加工……

  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郁铭芳和他的团队终于在1958年6月,利用土设备成功纺出了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

  可以说,就是这根合成纤维的成功研制,翻开了我国化纤工业崭新的一页。

  1959年,郁铭芳带着用锦纶丝制作的渔网,前往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成就展。

  到了1960年,郁铭芳又和同事们一起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根军用降落伞锦纶长丝,彻底解决了国内军用降落伞原料的供应问题。

  那时,适逢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曾威胁要停止对我国供应军用降落伞原料。而郁铭芳团队研究出来的军用锦纶丝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此后研制出了一系列应国防军工之需的锦纶特品丝,从此让我国的国防装备用上了“中国丝”。

  

  积极推动中国

  从“化纤大国”走向“化纤强国”

  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又开始急需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碳纤维来用于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

  郁铭芳当仁不让,被国家委以了领导碳纤维研究的重任。经过数年的攻关,郁铭芳和他率领的项目组顺利攻克了碳纤维预氧化关键技术,为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化纤大国,我国的化纤品种也由传统不断向着高性能化发展,应用范围也从纺织逐步拓展到航空航天、工业、国防等各个领域。

  纵观郁铭芳从事化纤研究的一生,他始终奋战在推动中国化纤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发展道路上。

  

  郁铭芳在碳纤维中试装置前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用行动演绎“丝”路人生

  1995年,郁铭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生活中和工作上他一如既往,始终保有一颗淡定、谦逊的心。

  为了推动中国从“化纤大国”走向“化纤强国”,古稀之年的郁铭芳又欣然接受了东华大学的邀请,担任该校材料学院的教授,继续为培育我国新一代化纤人才发挥余热。

  60余年来,郁铭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自己的“丝”路人生。

  他始终将追求真理、报效国家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将全部的心血贡献给了祖国化学纤维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制。

  如今,大师已逝,精神永存。他的成就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们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中国纤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梦想。

  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报,《郁铭芳的"丝"路人生》

  2.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郁铭芳:人生“丝”路走一回》

  3.新闻晚报,《“锦纶院士”郁铭芳为百姓为大飞机“织衣”》

  4.人民画报,《[走近院士]:郁铭芳:化学纤维编织梦想》

  5.中国工程院院士馆,《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郁铭芳院士自述》

  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协改革进行时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