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0048864_SM.jpg

麻麻说,今天要体检!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吃药!啥?药也不能吃?!

中国药学会 2019-08-02

  各位亲们,每年有没有定期去做体检呢?定期体检对预防保健,早期发现疾病、亚健康等都非常重要!药娃知道,现代人多数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因为工作“压力山大”,专门抽时间做体检,也很不容易。尤其是上了年纪或身体不好的人,体检报告满满的都是升降箭头和加减号,扎心了,老铁!更扎心的是风风火火跑到医院复查,发现是吃药吃出来的指数异常,劳心劳力还白花钱!

  怎么才能不折腾?体检前的准备要做好!大多数人知道,体检一般都要求晨起后空腹进行,这是因为饮食因素会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但药物对体检结果的影响,很多人不知晓,也容易被忽视。

  据楚天都市报报导,30岁的小朱入职体检时查出肝功能异常,他感到既吃惊又纳闷,因为之前打过乙肝疫苗。原来小朱体检前患了重感冒,且一直在服用感冒药,医生判断很有可能是药物影响了他的体检结果。停药后经复查,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正常。

  药娃表示,咱们熟悉的血常规、尿检、肝功能检查等等多项检测指标会受到药物的影响。为了让体检结果“一次到位”, 这些药在体检前就得停一停了!

  影响血常规、血糖及血液电解质检测的药物

  -含雌激素的避孕药

  女性服用该药后,在血常规检测时会检出血小板、红细胞减少。这是因为此类药能影响人体的血脂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并可引起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肝脏转氨酶含量升高。

  -抗凝药

  服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后,可能引起凝血时间的改变。如需要做血常规及凝血试验,应尽量在用药后8小时再抽血检测。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可使血糖测定增高,易被误认为是糖尿病的征象。

  -利尿药

  如氢氯噻嗪、呋塞米、依他尼酸等。这类药由于对肾脏的保钠排钾作用,可使血液中钾离子含量明显降低,故对血液电解质(尤其是钠、钾)化验结果有影响。

  影响尿糖、尿常规检测的药物

  -维生素C

  有些人长期服用维生素C制剂,有可能导致尿糖偏低。维生素C是强还原剂,可以与化验血糖、尿糖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化验出的血糖、尿糖含量偏低。

  -B族维生素、黄连素

  在服用B族维生素、黄连素后,尿检时可见尿液呈黄色,会影响尿液颜色的判断。

  -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

  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等抗菌药物,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浓度。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尿胆原检查会出现混浊,影响结果判断。

  影响肝功能检测的药物

  -感冒药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含扑热息痛的新康泰克、白加黑等感冒药,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从而被误判为肝脏出了问题。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该类药物一般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也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

  -激素类药物

  雌激素类药物能影响人体的血脂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减低,并可引起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肝脏转氨酶含量升高。肾上腺素则可使血糖测定明显增高,可被误认为是糖尿病的征象。

  影响视力检测的药物

  -服用青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后,可能引起暂时性视力下降、复视(看东西有重影)、眼球运动障碍、视乳头水肿等。

  -服用抗结核药乙胺丁醇后,可能引起视神经炎,出现视力模糊、眼痛、红绿色盲等。

  药娃温馨提醒:

  为得到正确的化验检查结果,患者有必要在检验前停用有影响的药物,大多数药物停用后,快则几小时,慢至48小时其影响基本上消失。停药不要停得太急,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能擅自停药。病患可把药带到医院,先空腹抽血再吃药。

责任编辑:李华慧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药学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