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王树国: 那些曾以为是科幻的,已经成了现实

科技日报 2019-03-15 作者:张盖伦

   

  “科幻能放飞人的想象力,对孩子来说,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我国有一批学者、科学家和科幻作家,将未来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都非常好”。

  他小时候也读科幻作品,那些绮丽的想象,让他印象深刻。他惊叹于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水下机器人的神奇。“我记得小学课本里写过,说以后人类的能源可以来源于太阳。你看,现在都实现了。”

  当时觉得是幻想的东西,给人们指出的,是奋斗的方向。

  在科幻作品中,作家可以天马行空,尽情展望几十年几百年后的未来。不过,王树国说,他也关注更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未来。“在我所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类似科幻的畅想就太多了,都不能说是科幻了。”无人驾驶、大数据、云平台,类脑研究……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现在,也可能颠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其实,正如一些科幻作品曾经讲到的,伦理问题已经出现在眼前。“科学是把双刃剑,我们必须划定人工智能使用的边界了。隐私泄露怎么办,安全问题怎么办,技术滥用怎么办……这不是科幻,这是已经到来的现实。”王树国说。

  但王树国相信科技的力量。他判断,近一二十年,就会涌现大量新的智能产品,他希望这些产品可以用于助老、助残,用于促进人类的沟通交流,用于远程医疗诊断……总之,用于增进人类福祉。“甚至它们来得会比预想得更早。”

  昨天的科幻,成为今天的现实。而今天的现实,可能比科幻作品中展现的,更加错综复杂,也更加激动人心。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